这首诗《幽怀十二首(其六)》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描绘一个学者在书斋中沉浸于古籍与学问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价值的深刻理解。
首句“高架环四壁,古书浩万卷”描绘了书斋的环境,高高的书架围绕着四周,堆积着浩如烟海的古籍,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接着,“腐儒坐相守,大义老不断”一句,以“腐儒”自喻,表明自己虽身处简陋的环境,却始终坚守着对真理和大义的追求,不因外界的变迁而动摇。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道德原则的坚持。
“群言几可用,吾道一能贯”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他认为虽然各种学说和言论纷繁复杂,但只要能够把握住自己的道路,就能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于知识体系的独到见解和整合能力。
最后,“巨贤已经世,博士方浩叹”表达了对已逝伟大学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学术界的感慨。诗人或许在感叹,那些曾经引领学术潮流的巨匠已经离世,而自己和其他学者们还在为学术的探索和传承而努力,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前辈的怀念,也蕴含着对后继者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同时也流露出对学术传承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