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世态炎凉。开篇“男儿堕地来,衣食即难舍”,直接点明了人生从出生起就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衣食住行成为难以割舍的负担。接着,“用是少而老,汲汲无閒者”描述了从少年到老年的漫长过程中,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几乎没有片刻的闲暇。
“君子非瓠瓜,义尚利自下”一句,通过比喻君子不如同瓠瓜般无用,强调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应坚守道义。接下来,“仁义非鸩毒,奈何饱者寡”表达了仁义并非有害之物,但享受仁义的人却很少,暗示了社会中道德与利益之间的矛盾。
“利傍实倚刀,奈何日苟且”指出,利益往往伴随着风险和危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遭受损失。“一心为口腹,营营作犬马”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不惜疲于奔命,如同被驱使的犬马。
最后,“夷尹清则同,怀古心自写”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暗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奈,以及在追求物质与道德之间所面临的困境,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