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楼联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

傍山南山北沿堤选胜,得之六一泉侧,其胜何如。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文人俞樾所作《俞楼联》。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此联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特点,展现了俞樾对于建筑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独到见解。

上联“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表达了作者邀请众多贤达共同参与楼阁建造的愿景。名臣名士,不仅指其身份地位之尊贵,更蕴含了他们智慧与才华的汇聚,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筑楼之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更是精神与文化的凝聚,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家园的向往与追求。

下联“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则进一步阐述了楼阁建造的迅速与决心。在古代,五百年可视为一个较为长远的时间跨度,此处用以强调楼阁建造之速,以及作者对于未来美好景象的坚定信念。这不仅是对时间的超越,也是对传统与创新并存的现代理念的体现。

接着,“傍山南山北沿堤选胜”描绘了楼阁选址的自然环境之美。山南水北,是中国风水学中认为的吉地,此处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的选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沿堤选胜,更增添了楼阁周边环境的生动与丰富性,预示着这里将成为一处风景绝佳之地。

最后,“得之六一泉侧,其胜何如”以六一泉作为楼阁位置的点睛之笔,不仅凸显了自然之美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六一泉独特魅力的期待。六一泉,取自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在这里借用了这一典故,既是对欧阳修文学成就的致敬,也寓意着此楼将如同欧阳修般,成为文化与艺术的宝库。

整体而言,《俞楼联》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构想,以及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幅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诗意表达。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高氏别业联

选胜到里湖,过苏堤第二桥,距花港不数武;

维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树两三行。

形式: 对联

湖心亭联

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形式: 对联

贺应宝时60寿联

长于我一月有余,忆卅六载前同列贤书,蕊榜并题年廿四;

亲在堂九旬将届,合百五十岁三周大衍,兰陔兼祝母千秋。

形式: 对联

贺吴云70寿联

合千古之寿寿公,永保用,永保享,左鼎右彝,坐两罍轩,居然三代上;

以十年之长长我,六十耆,七十老,望衡对宇,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