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龟龄赋喜雨诸贤毕和某客行半月未尝晴也故于末章云(其二)

客行苦淫潦,道路渺不分。

十步九掀淖,眷言仆夫勤。

昔旱欲讼风,今雨当诛云。

我已写绿章,拟向清夜焚。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龟龄在经历了一个月的阴雨天气后,对雨水的喜爱之情。诗中以“客行”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困顿,道路因雨水而变得泥泞不堪,十步之中就有九步是深陷泥淖之中,仆人辛勤劳作的情景跃然纸上。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过去,对比旱季时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景,与当前雨水充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

诗人提到自己已经书写了一份“绿章”,准备在清静的夜晚将其焚烧,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雨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一行为,诗人或许是在表达对雨水的敬畏,或是对自然循环规律的感慨,亦或是对生活变迁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情感反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八桂堂池上赏莲纳凉

山月半池白,水风终夜凉。

蛙声作鼓吹,芰制为衣裳。

万里俱远客,三人同一觞。

但使岭海丰,此乐未渠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

粳稌接新润,草木丐馀泽。

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

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

形式: 古风

南台

我游衡岳巅,路半此歇脚。

风雷驾飞殿,日月隐杰阁。

阑干十万里,仰视天一握。

遂访紫虚君,归时骑白鹤。

形式: 古风

书怀

七夕在衡阳,九日在蕲州。

秋风浩如海,我行尚扁舟。

破帽不堪落,菊花空满头。

醉眼忽瞠若,悠然过沧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