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炎炎夏日,身处简陋居所,以自然之物为伴,享受闲适生活的场景。首句“数竿修竹径新开”描绘了诗人开辟了一条新竹径,营造出清新脱俗的居住环境。接着,“容膝吾安禦暑台”一句,点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一处可以避暑的小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空间的喜爱与满足。
“懒未晒书愁伏断,閒方煮茗待僧来”两句,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态度。他不急于晒书,似乎对书籍的保存并不在意,而是更愿意在闲暇时煮茶等待僧侣来访,体现了他对精神交流和佛教文化的亲近。接下来,“谈禅浅亦恬生死,说梦空能任蹋跆”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与僧侣的交谈,探讨生死、梦境等哲学问题,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最后,“徒自苦无康济法,耳听得过口衔杯”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施展,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心态。他似乎在感叹自己虽有济世之才,却无法实现,只能在听闻杯中酒声中寻求片刻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简单、宁静、超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