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邹受之明经遗像

别君已七年,梦寐时相忆。

还家询戚旧,见君不可得。

怆怀展遗像,明明照颜色。

神骨森清寒,平生肖静默。

君本贞松枝,春晖荫孤植。

启楹能读书,肯构欲桢国。

棘闱三十年,未展垂天翼。

才闻贡成均,名场竟绝笔。

如君品与学,不寿人太息。

世态失庞古,柔嘉仰维则。

善训贻后人,一一皆谨饬。

庶几令范垂,奕世绍清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邹受之明经的遗像所作的题咏。诗中表达了对邹受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首句“别君已七年,梦寐时相忆”点明了诗人与邹受之分别已有七年之久,但思念之情却时常在梦中浮现,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怀念之情。

接着,“还家询戚旧,见君不可得”,诗人回到家中询问亲戚朋友,却无法再见邹受之,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怆怀展遗像,明明照颜色”,诗人展开了邹受之的遗像,遗像上的面容清晰可见,仿佛邹受之依然在世,这种场景让诗人感到既悲痛又欣慰。

“神骨森清寒,平生肖静默”,描述了邹受之遗像中的形象,神态清寒而庄重,性格平和而内敛,体现了邹受之的高洁品质和沉稳个性。

“君本贞松枝,春晖荫孤植”,将邹受之比作坚韧的松树,即使在春天的阳光下也独自生长,象征着邹受之的坚贞不屈和独立精神。

“启楹能读书,肯构欲桢国”,赞扬邹受之不仅热爱读书,而且有志于国家建设,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远大的抱负。

“棘闱三十年,未展垂天翼”,暗示邹受之在科举考试中奋斗了三十年,但最终未能施展宏图,表达了对邹受之命运的惋惜。

“才闻贡成均,名场竟绝笔”,听到邹受之参加科举的消息,但在名场上却最终停止了书写,意味着邹受之的科举之路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如君品与学,不寿人太息”,表达了对邹受之品德和学问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对他的早逝表示深深的遗憾。

“世态失庞古,柔嘉仰维则”,指出当今社会风气败坏,只有邹受之这样的正直之士值得人们仰望和学习。

“善训贻后人,一一皆谨饬”,赞扬邹受之将良好的教诲留给后代,并且这些教诲都被后代谨记并遵循。

“庶几令范垂,奕世绍清德”,希望邹受之的榜样能够流传下去,子孙后代都能继承他的清廉美德。

整首诗通过对邹受之遗像的描绘和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邹受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高尚人格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泳恩楼即目八首(其一)圣岭

分明当户见南山,数仞崔嵬此共攀。

桑梓江城图画里,蓬莱宫阙梦游间。

呼嵩尚觉依光近,登岱曾经奉使还。

回首门庭虚岵陟,故林乔木郁孱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泳恩楼即目八首(其二)恩江

城绕村居水绕城,凭高四望景澄清。

堤长有待狂回日,沙浅谁知勇退情。

中沚一方人宛在,大江千里月同明。

泳恩愈觉恩波阔,俯鉴寒流只自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泳恩楼即目八首(其三)五巘峰

朝暾初捧碧芙蓉,五岳归来只此峰。

高架海珊文笔健,别开云朵史书浓。

买山钱少虚储愿,近市尘多远企踪。

几为开窗延曙色,愧他百尺老青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泳恩楼即目八首(其四)三元楼

鼎峙崚嶒映水湄,隔江相望感遥思。

从来气运关承启,岂独科名系盛衰。

一邑人文原有数,千秋际遇那能期。

再传我幸青云附,仰止高山敢自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