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蜀总赴召宴制帅乐语口号

晓来微雨过前溪,见说桃花水正肥。

人送风帆还紫闼,客随星履近黄扉。

昔陪关上青牛到,今趁辽东白鹤归。

留得春风满全蜀,尚知杨柳赋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清晨微雨过后,我来到溪边,听说桃花盛开的溪水特别丰盈。
人们送我乘风破浪的船回皇宫,我跟随星光指引接近那黄色的宫门。
昔日曾陪伴着青牛车在关隘上行走,如今我追随白鹤东归辽东。
春天的风留在了整个蜀地,我还记得那依依不舍的杨柳诗篇。

注释

晓来:清晨。
微雨:细小的雨。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的河水。
紫闼:皇宫中的内门。
星履:星光指引的鞋履。
黄扉:黄色的宫门。
青牛:古代传说中的神牛。
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
春风:温暖的春风。
全蜀:整个蜀地,这里指四川。
杨柳赋:借指离别或依依不舍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微雨后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土的深情。

"晓来微雨过前溪,见说桃花水正肥。"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春天的细雨滋润了土地,使得前溪的桃花更加鲜艳肥美,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勃发之美。

"人送风帆还紫闼,客随星履近黄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通过对船帆和脚步声音的描述,传达出一种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行踪可能在外地。

"昔陪关上青牛到,今趁辽东白鹤归。" 这两句诗展示了时间流转与空间迁移的对比,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变迁的感慨。

"留得春风满全蜀,尚知杨柳赋依依。"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对于故土深情的一种表达,尽管身在他乡,但仍然能够保有家乡的春风,也明白那些依旧如故的杨柳之下仍有人在吟咏。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更是对家园文化传承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代襄阃宴新除史制卿乐语口号

一从棋折佐筹帷,凛凛威名塞汉知。

大范老今归去矣,小申公为易新之。

檀溪春草轻车熟,苕霅秋莼短艇宜。

千载岘山磨不朽,重添羊杜两丰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郊劭农口占

小约宾僚集,相招老父耕。

寺依青带住,人在翠帷行。

叠嶂堆春色,微云护午晴。

时康田里乐,归骑踏花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右司周炳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

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

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

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愿年丰。

仓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