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溪回谷深盘,石阨水成布。
风吹岩下云,挂在溪东树。
雨深两岸花,高下楼台聚。
安知主为谁,倚遍阑干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间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溪回谷深盘,石阨水成布”,以溪流回环、山谷深邃起笔,通过“盘”和“布”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水流在曲折山谷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地形的复杂多变。
接着,“风吹岩下云,挂在溪东树”,描绘了风动云移的景象,云朵仿佛被风吹动,轻盈地飘荡在岩石之下,最终停留在溪边的树梢上,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
“雨深两岸花,高下楼台聚”,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春雨滋润着两岸的花朵,使得花儿更加鲜艳夺目,同时,远处的楼台在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雅致。
最后,“安知主为谁,倚遍阑干去”,诗人似乎在思考,这宁静美好的景象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他或许是在欣赏美景时陷入了沉思,或是对生活的哲理有所感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不详
閒驱葛陂龙,急追数峰雨。
仙人专幽奇,我亦微径取。
山花带云香,徘徊绿承宇。
身行元气表,心明万里俯。
我今为我役,出没尘潦路。
仙人何超然,应笑我如许。
何当寄此山,隐几玩今古。
炎炎白日长,窅窅孤云去。
身縻心久归,别至情更苦。
良时难骤得,异县不同聚。
名都亲友并,并翔文窎羽。
处独忽多闻,至乐欣所遇。
拆理挹清风,吟诗看疏雨。
鸣琴挽幽听,评帖劣前武。
有时纵登览,江山见吞吐。
行襟浦草青,解带湖柳舞。
兹游岂不佳,归来胡遽赋。
顾兹山林姿,终非城市侣。
故园芙蓉华,绿池照茅宇。
我怀讵能忘,宁为倦羁旅。
长歌招隐诗,诸君果何许?
他夜宿山邮,明月照去住。
彩榜聚远题,登楼记畴昔。
一尊集七贤,共领诸峰碧。
云树分村容,岚霏长溪色。
点点鸦影翻,沈沈市声□。
古来多胜践,谈笑不知夕。
欲去重倚阑,寥亮沧洲笛。
一径苍苔深,梅龙著花早。
初回天际春,更觉江南好。
月色冰霜寒,角声天地老。
寄语宋广平,时无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