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拟四愁诗四首》中的第三首,由魏晋时期的诗人傅玄所作。诗中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首先,“我所思兮在瀛昆”,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仿佛那思念的对象位于遥远的仙境。接着,“愿为鹿?窥虞渊”,诗人希望化身为一只鹿,去窥探那深邃的深渊,这里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浩瀚,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广阔之间的无奈与感慨。“悯予不遘罹百艰”,诗人自怜未能经历人生的种种艰辛,流露出一种对人生体验的渴望。
“佳人赠我苏合香”,在困境中得到佳人的馈赠,如同在寒冷中得到温暖,象征着在艰难时刻的慰藉与希望。“何以要之翠鸳鸯,悬度弱水川无梁”,诗人以翠绿的鸳鸯作为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又面临着无法跨越的障碍,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申以锦衣文绣裳,三光骋迈景不留”,诗人通过华丽的服饰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鲜矣民生忽如浮,何为多念只自愁”,最后两句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