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鹿门寺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深山古寺的宁静与神秘。开篇“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其中“宝刹”指的是佛教中的宝刹或法轮,象征着佛法的光辉;“灵祠”则是古代对神圣建筑的称呼,这里的“刻鹿门”暗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宗教空间。

接下来的“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则通过天风在林间的回响和海边日光照射山岩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感。这里,“林籁”是指树叶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而“海日破岩昏”则描绘了一幅海天一色的壮阔图。

诗人通过“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表达了对佛教建筑的赞美,这里的“三休阁”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某个特定空间,而“两足尊”则是对佛像的一种尊称,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

在“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峰和瀑布的美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这里,“峰回”指的是山峰的一种曲折变化,而“瀑远不知源”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探寻生命意义与来源的哲思。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这一句,则将读书讨论和时间流逝联系起来。这里,“花拂”可能是指花瓣飘落或是用花作为装饰,“谈经席”则是对佛教僧侣研讨经典的场景描绘,而“莲沈记漏盆”则通过荷花和滴水计时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禅定静心的追求。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场所的喜悦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这里,“道场”是指佛教的修行之地,“欣象伏”则表达了一种对神圣景象的喜爱和归服,而“心境息猿奔”则是将内心比喻为奔跑的猿猴,通过“息”字来强调一种安宁与静止。

紧接着的“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一句,则深入探讨了禅宗对理性的追求和对宇宙本原的洞察。这里,“逗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理,而“机如电”则形容这种理解的瞬间性和迅速,接着“观空性复根”则表达了一种通过观照心性来寻找生命真谛的过程。

最后,“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一句,以佛教中的“三车”(声闻、缘觉、菩萨)比喻不同层次的修行路径,并反问何处停留以等待心灵的归宿。这里,“何处”表达了一种迷茫和寻求,而“驻归辕”则是对心灵归宿之所的一种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佛教修行场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和内在真理的向往。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长安端明王左丞

纲辖尊华省,旌麾镇旧秦。

州荣朱毂守,公待黑头人。

从橐荷中密,仁风扉外春。

才包扬马思,政续赵张神。

鼎饪终调鹄,天文尚剪鹑。

山光函谷晓,柳色渭桥新。

勒队良家子,邀欢代舍宾。

声华今绝拟,事业古难伦。

顾我非贤宰,惟朝念老臣。

官衔温室殿,城垒富平津。

有秩皆踰分,无功可活民。

餐霞聊却疾,面壁更求真。

野屐茨峰路,渔竿颍水滨。

拳拳知止诫,行及谢交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寄题滑台龙图梅君新作西溪

遥羡西溪境,鸣笳从赏频。

蒲莲应得地,鱼鸟更留人。

树密藏川雨,堤长截路尘。

清移严濑月,欢陋习家春。

按曲吴歈伎,酬篇禊帖宾。

太平三辅乐,须信属才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崇政殿试御试贡士中昃不暇食因私赋

曩圣勤周日,虚怀轸睿思。

方图天辑命,讵恤食踰时。

坐诫繁机壅,居忘侧景疲。

眷贤资德饱,询善慰调饥。

事帝心还小,康功服更卑。

巍巍七百祚,归报谅由斯。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清辉殿双头牡丹

禁籞含晖地,春英浥露天。

万柯蒸协气,双蘤应祥篇。

傃日香弥酷,乘风艳欲然。

联葩宸屋外,交影帝觞前。

咏掩华跗秀,名均紫脱妍。

朝緌歌茂贶,声冠亿斯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