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浮阁二首(其二)

东风入林闾,春事看已馥。

镜里发方华,樽中酒初绿。

日将萧洒意,静与良辰逐。

最宜檐萧萧,偏怜昼穆穆。

抚几摊故书,听泉到新瀑。

高歌偶当窗,什箸或村塾。

往来地自偏,俯仰天如沐。

畏闻剥喙声,愁柬问事牍。

惟余二三子,相寻来不速。

亦知四壁空,忍使两峰蹙。

聊复安容膝,未省辞脱粟。

饱食幸无事,此外百不欲。

少游哀大志,老聃戒为目。

每笑学弈人,所思在鸿鹄。

斯言差我心,傲名非傲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胤骥的《芥浮阁二首(其二)》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寓居阁楼中的闲适生活。首句“东风入林闾,春事看已馥”写春风拂过街巷,满眼春意盎然。接着,“镜里发方华,樽中酒初绿”描述诗人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青春焕发,杯中酒也泛起绿色,暗示着生机与活力。

“日将萧洒意,静与良辰逐”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接下来,诗人欣赏着檐下的风声和宁静的白昼,沉浸在读书听泉的雅趣中。“高歌偶当窗,什箸或村塾”则展现出诗人偶尔放声高歌,或是参与村塾的活动,生活简单而自在。

“往来地自偏,俯仰天如沐”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喜爱,如同沐浴在自然之中。然而,他也提到忧虑琐事和人情交往,希望避开纷扰。“惟余二三子,相寻来不速”则写出诗人与少数知己的交往,他们不期而至,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亦知四壁空,忍使两峰蹙”暗指虽然物质简朴,但诗人并不介意,反而以此为乐。“聊复安容膝,未省辞脱粟”表示满足于简朴的生活,即使粗茶淡饭也感到满足。最后,诗人引用典故,以苏轼和老子的智慧自比,表明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非世俗的名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与友情的隐逸生活态度,以及对高尚志向的追求。

收录诗词(20)

郑胤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东坡韵怀李三长蘅

丈夫怀当世,真假正相半。

淡荡曾生言,夫子喟然叹。

人生须底事,直为造物玩。

之子真快人,遇辄氛翳散。

遥怜不得意,暂有云泉伴。

屈指行当归,豁如夜将旦。

会须穷日夕,何妨没杯案。

相为汗漫游,且勿言理乱。

看子舌尚在,老我耳欲盥。

春行暮方急,子归未宜缓。

我贫苦眼热,子富诧腰贯。

须子愈以勤,子闻得无懦。

虽然聊戏耳,子归我能馆。

子但愁劳薪,讵须忧湿炭。

至乐非外奖,人情自宜暖。

想此尊明余,喷饭聊助粲。

形式: 古风

长蘅被放有怀

今年春榜新,声党多捷中。

本谓子不疑,顾乃独脱空。

才名廿年余,犹复成虚哄。

荣名偶然事,儿女浪飞动。

货贵恒不售,材大亦难用。

想子能洗然,此理未须讽。

乖人易为感,触事心更恫。

昨年颇惊弓,念子因思痛。

羡子胸盘纡,八九吞云梦。

辞画何淋漓,多能信天纵。

造物相逗女,终亦困嘲弄。

日日想容辉,时时计飞鞚。

市物憎肉食,未阙幽人供。

脱粟不论价,蔬笋直如送。

底须愁禄养,家园足清俸。

三径久已扫,迟子相过从。

秋共牛渚饮,寒同灞桥冻。

策杖临长风,乘舟溯枯葑。

子谈如倒囷,我饮欲倾瓮。

惟知仲长乐,肯作阮生恸。

春来物色佳,荏苒遂季仲。

已复为子闰,慎勿妄倥偬。

形式: 古风

送程孟阳楚游

自君有楚役,离念日以旋。

今兹遂行迈,那免相迍邅。

接欢已成暂,后会方欲悭。

前夕把君诗,不觉为泫然。

平生相从乐,转为忧所缘。

子性快游览,杖屦本翩翩。

楚中况名胜,山水天下传。

此中亦聊尔,于子良亦便。

风景岁欲暮,放舟枫叶寒。

远寒晕晴颊,微霜点秋颠。

神闲妙磅礴,笔墨烟霞鲜。

胸中芥蒂心,荡尽为长川。

蹇予久落落,触途多拘牵。

终年缩身首,有似蚕营绵。

天地亦大矣,蹙蹙步武间。

人生欲何为,宁不亦可怜。

何当长相从,披云老溪岩。

愿子无他赠,愿子安食眠。

世路今方难,古心空自鞭。

形式: 古风

感兴

城郭已愁逢闹处,郊原亦懒恣闲行。

细思无事关幽兴,还爱空斋放笔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