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水仙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

玉陇娟娟黄点小,依约西湖清魄。

绿带垂腰,碧簪篸髻,索句撩元白。

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

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

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

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肯轻抛释。

等差休问,未容梅品悬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诗是王千秋在宋代创作的,名为《念奴娇·水仙》。诗中描绘了一位水仙的姿态和风貌,她借助清澈的流水展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玉一般的肌肤上点缀着黄色的小痣,依傍在西湖之滨,其清雅脱尘的灵魂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中的“绿带垂腰,碧簪篸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仙的装扮,她以绿色丝带束腰,以碧玉簪子挽发,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通过“索句撩元白”一句,可见诗人对其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赞赏。

水仙的微笑似乎能够为清流带来香气,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之美。诗中“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之美的怀念和赞美,那种在月光下、微风中显得更加清瘦脱俗的姿态,让人忍不住生出怜爱之情。

然而,这种超凡脱俗的存在往往难以长久,诗中的“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表达了对水仙消逝无踪的担忧和无奈。即便是在深深的花园中,用红色的帐幔加以保护,也难免有轻抛释放的一天。

诗的最后两句“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肯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悬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水仙之美的珍视和保护,以及对于其与世俗间界限的坚持。这既是对水仙之美的一种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纯粹美感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68)

王千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鸣鼍欲引鱼龙戏。先自作、长江擂。

头管一声天外起。群仙俱上,有人殊丽。

认得分明是。欲相问劳来无计。但隔炉烟屡凝睇。

掷我胸前方寸纸。拥翘欲去。颦蛾还住。

不尽徘徊意。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送人赴黄冈令

雪堂不远临皋路。怅仙伯、骑鲸去。

燕麦桃花更几度。

横桥虽在,种松无有,谁是关心处。

解鞍君到冬虽暮。传语无忘晒蓑句。

起手栽花花定许。

艺香披翠,灌红疏绿,趁取清明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者也之乎真太错,甘心吞棘吞蓬。

有无俱尽见真空。炉锥难自荐,关捩只心通。

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此身今在幻人宫。要将驴佛我,分付马牛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柳巷莺啼春未晓,画堂环佩珊珊。

薰炉烘暖鹧鸪斑。寿杯须斗酌,舞袖正弓弯。

未说珥貂横玉事,勋名且勒燕然。

归来方卜五湖闲。年年花月夜,沈醉绮罗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