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双寺阁赠金陵怀上人

倚马东林访惠休,上方钟磬一登楼。

千峰夕送花宫雨,万井凉生桂苑秋。

地向红尘开净土,人皈白社结良游。

不须却忆飘芦处,江北江南总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在明末时期登临双寺阁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人金陵怀上人的赠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来营造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

首句“倚马东林访惠休”,以“倚马”形容诗人策马东行,探访东林寺中的高僧惠休,既体现了行旅的急迫与决心,也暗含了对智慧与修行的追求。接着,“上方钟磬一登楼”则描绘了诗人到达寺庙后,听到悠扬的钟声与磬音,心中顿生宁静之感,登楼远眺,更添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情怀。

“千峰夕送花宫雨,万井凉生桂苑秋”两句,通过“千峰”、“万井”等宏大意象,展现了秋季雨后的山川之美与城市的凉爽,花宫雨与桂苑秋的交替,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人生境遇的流转与变化。

“地向红尘开净土,人皈白社结良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世俗的红尘与内心的净土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白社”作为古代文人雅集之地的象征,暗示了诗人与友人金陵怀上人共同追求的精神生活与友谊。

最后,“不须却忆飘芦处,江北江南总帝州”一句,以“江北江南总帝州”强调了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帝王之都的气魄与辉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必忧虑流离失所的安慰与鼓励,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送张洪阳年兄上南少司成二首(其一)

西清法从沐恩偏,日日论思捧御筵。

岂谓廷中摧五鹿,复教门下纪三鳣。

离声蓟苑河桥雨,别梦秦淮月夜烟。

十载同游词赋客,只今结绶是君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洪阳年兄上南少司成二首(其二)

离合相看一怆神,百年宠辱梦中身。

无将建业秋江水,不及长安绮陌尘。

天畔文星珠斗近,座中时雨绛帷春。

应知煖席无多暇,乂奉徵书入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孙柏潭太史册封唐藩便道省觐

射策名高贾洛阳,青春拥传有辉光。

花迎玉节槎凌汉,叶剪桐圭土胙唐。

客路千门江上月,主恩三殿署中香。

非关昼锦偏生色,自是庭帏宠渥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盛凤冈太史册封蜀藩

宝玉亲颁示展亲,还因谕蜀论过秦。

云凝阁道青天险,家近关门紫气真。

玉节遥分三署色,金羁行耀五陵春。

悬知万里桥边路,共指轩车问使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