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子仁

毗陵公子醉昏昏,白面迎风散酒痕。

几度小红楼畔月,有人吟倚掩重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毗陵公子在醉酒后的情态,以及他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神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与外界景物的和谐交融。

首句“毗陵公子醉昏昏”,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状态——醉酒后的模糊与迷离。毗陵,古代地名,此处借指公子所在的地点或其所属的地域背景。醉酒后的公子形象生动,仿佛能听见他的脚步声在夜色中回荡,感受到他内心的纷乱与放纵。

次句“白面迎风散酒痕”,进一步刻画了公子的形象特征。白面,形容其皮肤白皙,与醉酒后的红晕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迎风,暗示着公子在户外,风吹过脸颊,也吹散了脸上的酒痕,或许还带走了些许清醒与迷茫。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公子的外貌特征,也隐含了他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

接下来,“几度小红楼畔月”一句,将场景转换至一处幽静的小红楼旁,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红楼,常用来象征女子居所,这里可能暗喻着公子心中向往或眷恋的对象。几度,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公子在此处停留、徘徊的次数,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留恋。

最后一句“有人吟倚掩重门”,以第三人称视角,描绘了一个似乎与公子相关联的女子形象。她倚靠在厚重的大门之后,或许是在等待、思念,又或是对公子的行动有所察觉。这句不仅丰富了画面,增添了情感层次,还暗示了故事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情感纠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周围环境的微妙互动。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题画

绿树阴藏野寺,白云影落溪船。

遮却青山一半,只疑僧舍茶烟。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其一)

紫宫风暖百花香,玉人端坐七宝床。

凤凰小架悬夜月,一女侍镜观浓妆。

背后一女冠乌帽,茶色宫袍靴色皂。

手持团扇不动尘,一掬香弯立清晓。

一女浅步腰半驼,小扇轻扑花间蛾。

淡阴桐树一女立,手抱胡床眼转波。

床头细锁悬金钟,白鹤双飞花影重。

词人见此神恍惚,巫山梦里曾相逢。

形式: 古风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其二)

金猊吐烟清昼长,美人坐倚白玉床。

蓝衫一女髻垂耳,手持方扇立坐傍。

一女最小不会妆,高眉短发耀漆光。

玉纤绿笋握金剪,柳下轻挽宫人裳。

金盘玉瓮左右列,红桃碧藕冰雪凉。

冰壶之傍立一女,背后随以双白羊。

手拱金瓶泻水忙,酒翅洒雪惊鸳鸯。

鸳鸯得水自双浴,美人抱膝空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其三)

盆池露冷荷半枯,碧波风细双游鱼。

美人坐此碧玉椅,屏山方案碧蟾蜍。

椅后二女执缨立,案前二女娇滴滴。

大女手扶小女腰,小女娇倚大女膝。

凉风入树落翠槐,秋深不见羊车来。

金铃响处吠黄犬,美人笑托芙蓉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