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潘茂

别后听鸣舻,君曾有夙期。

如何三阅月,不寄一联诗。

独立海山对,相思沙鸟知。

端能乘兴否,一苇谅非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洪希文的《寄潘茂》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友情的深沉与真挚。

首句“别后听鸣舻”,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场景,通过“鸣舻”这一细节,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友人离去时的不舍与哀愁。接下来,“君曾有夙期”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曾经约定的怀念,这种约定可能是相聚的期待,或是共同目标的承诺,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如何三阅月,不寄一联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在友人离开后的三个月里,诗人期待着友人的来信或诗歌,但未收到任何消息,这不仅增加了诗人的等待之苦,也反映了友情中的期待与失落。这里通过时间的流逝,强化了思念的深度。

“独立海山对,相思沙鸟知”两句,诗人独自站立于海边,面对着连绵的山脉,内心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沙鸟”作为意象,不仅象征着自由与孤独,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思念之情更加生动、深刻。

最后,“端能乘兴否,一苇谅非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否及时回应思念的期待。这里的“一苇”借用了古代乘筏渡河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迅速回应,共同分享情感的愿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愿意随时准备迎接友人的到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期待,以及友情中的温暖与哀愁。

收录诗词(95)

洪希文(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字汝质,洪岩虎之子。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年八十五岁。尝官训导。希文的诗风,清遒激壮,有续轩渠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号:去华山人
  • 籍贯:莆田

相关古诗词

客中遇寒食二首(其一)

长到清明寒食时,客怀如梦复如痴。

庭空月淡梨花少,爨冷烟寒麦饭迟。

阻隔家山常入梦,挨排节物可无诗。

暮年自是难为别,非为栖身近子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客中遇寒食二首(其二)

桑柘村村已禁烟,萧条井邑傍山前。

了无诗酒空三月,如此时光又一年。

对景莺花如寄尔,见人儿女倍潸然。

业儒不及为农好,麦已登场蚕又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寿峰玩月

素娥准敕六丁擎,下照尘寰似水晶。

河汉无云天万里,溪山不夜月三更。

蓬莱弱水何曾隔,玉宇琼楼无此明。

今夜寿峰峰绝顶,与君端坐细推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声

悚动西南底不平,触于金石碎鏦铮。

气回海岛波涛势,令压边庭人马声。

胆薄生僧窗纸擘,梦回错认枕棱惊。

壮怀何事销磨尽,宋玉中年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