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师桂堂

道人以月名身,以桂名堂。

胸中负所有,志在丹霄旁。

冠巾倘可加,唾手得天香。

惜哉已世外,此志终莫偿。

山中作堂侔月窟,禅定吟馀思清越。

要令坐上生清风,须使心中似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题月师桂堂》。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月师”的道人,以其月为名,桂为堂,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志向与追求。诗中通过“丹霄”、“天香”、“清风”、“明月”等意象,不仅赞美了月师的高洁品格和超然境界,也表达了对月师未能实现其宏伟志向的惋惜之情。

首句“道人以月名身,以桂名堂”,开篇即点明了月师的独特身份与生活环境,月与桂的意象象征着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和追求。接着,“胸中负所有,志在丹霄旁”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月师内心深处的宏愿与理想,他胸怀大志,志向高远,渴望达到那片象征着理想与理想的“丹霄”。

“冠巾倘可加,唾手得天香”则描绘了月师的理想状态,仿佛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令人向往的崇高境界,暗示其志向虽高远,但并非遥不可及。然而,“惜哉已世外,此志终莫偿”两句转折,表达了对月师未能实现其志向的遗憾与惋惜,凸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后半部分“山中作堂侔月窟,禅定吟馀思清越”继续描绘月师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他在山中建造的殿堂仿佛与月窟相媲美,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与和谐统一。而“要令坐上生清风,须使心中似明月”则是对月师追求的进一步深化,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清风的拂面,心中如同明月般清澈明亮,表达了诗人对月师精神境界的推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师形象的塑造和对其志向与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与理想境界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二日自金溪访钱用章于白石览山川景物之奇以东道之姓为韵

朝离文君故宅边,莫寻谢守旧行田。

黄羊先示神仙迹,白石俄开洞府天。

两派?峥鸣玉涧,一声欸乃钓鱼船。

王孙占得湖山胜,明月清风不计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钱用明用章游白石岩

谢公好山水,得郡古东瓯。

造物惜佳境,雅志多不酬。

松萝蔽雁荡,烟霭埋龙湫。

行田经白石,不到仙山头。

寥寥数百年,天付黄冠流。

巍然万仞崖,壁立东南州。

谁将补天手,化出白玉楼。

两龛藏洞府,中有群仙游。

上通尺五天,下接三神洲。

飞泉落岩腰,碧涧鸣山陬。

群峰真培塿,沧海为渠沟。

隘视人间世,万象同蜉蝣。

我家雁山阳,崎岖厌经丘。

翩翩钱公子,呼我寻岩幽。

初惊小雨密,忽扫群阴浮。

杖屦穷巑岏,一洗尘埃眸。

山林有真乐,富贵何足求。

但愿乞二山,不愿万户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又书岩上

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

路从飞鸟上头过,人在白云高处行。

岩下行田谢康乐,洞中辟谷李先生。

凭栏不瞰人间世,转觉此心名利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屑玉泉

白石岩腰屑玉泉,佳名初自长官传。

浑疑齿颊冰霜论,终日霏霏落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