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亭

诸峰不及此三峰,翠影多年路未通。

野老传来无地主,神仙留待与山翁。

雕弓射灭虎狼迹,长剑劈开荆棘丛。

吏引旌旗先险阻,匠营楼阁出虚空。

藤萝叶暗初无日,松桂枝新渐有风。

下濑将军微举职,安南都护远输忠。

商誇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

火炬影沉山岸北,潮声流过郡城东。

四时收印来无定,终日开尊望不穷。

玉版淡鱼千片白,金膏盐蟹一团红。

云台志节悲歌外,铜柱封疆醉眼中。

所惜溪头好崖石,只书诗句不书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众山皆不如这三座山峰,翠绿的身影多年无人踏足。
山野老人相传,这里没有地主,是神仙留给山翁的仙境。
用雕弓射杀虎狼,用长剑砍开荆棘,官员引领旗帜率先征服险阻。
工匠们在空中建造楼阁,如同梦幻般出现。
藤萝叶密遮蔽了阳光,松桂新枝开始感受到微风。
下濑将军职位虽小,但忠诚尽职,安南都护输送着远方的忠诚。
商人夸耀合浦的珍珠价格低廉,百姓欢庆占城稻谷丰收。
火炬的光影沉入山岸北侧,潮水声流经郡城东边。
四季更迭,印信交接无常,每日举杯期待无尽。
玉版上鱼片洁白如千片雪花,金膏盐蟹色泽一团红艳。
在云台之外,人们以悲歌表达志节,在醉眼中审视铜柱封疆。
可惜的是,溪头的好崖石,只刻诗句,未记功勋。

注释

诸峰:众多山峰。
翠影:翠绿的山影。
野老:山野中的老人。
无地主:没有明确的所有者。
山翁:山中隐士。
雕弓:装饰华丽的弓。
旌旗:旗帜。
险阻:艰难险阻。
楼阁:高大的建筑物。
藤萝:爬山虎。
占城稻:古代越南的一种稻米品种。
火炬:火把。
印:官印。
玉版:珍贵的玉制版面。
云台:纪念英雄的建筑。
铜柱:古代边境标志物。
溪头:溪流源头。

鉴赏

这首宋诗《三山亭》是陶弼所作,描绘了三座山峰的独特风貌和其所蕴含的人文历史。首联“诸峰不及此三峰,翠影多年路未通”以对比手法突显三山之峻秀,道路难至,增添了神秘感。接着,“野老传来无地主,神仙留待与山翁”暗示了山中隐逸与传说色彩。

中间两联通过“雕弓射灭虎狼迹,长剑劈开荆棘丛”展现古人对山林的征服与保护,以及“吏引旌旗先险阻,匠营楼阁出虚空”描述了官府对山川的开发与建设。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地方治理者的赞美。

后半部分,“商誇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描绘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景象,而“火炬影沉山岸北,潮声流过郡城东”则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夜晚画面。尾联“所惜溪头好崖石,只书诗句不书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山水情怀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咏藕

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丝应鲛乞与,津是蚌分来。

盘贮冰犹结,刀侵雪易摧。

防风骨外折,混沌窍中开。

月寺僧家钵,风亭酒客杯。

胸中秋气入,牙角雨声回。

自愧尘泥贱,得蒙尊俎陪。

与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荔支

五月南游渴,欣逢荔子丹。

壳匀仙鹤顶,肉露白晶丸。

色映离为火,甘殊木作酸。

枝繁恐相染,树重欲成团。

赤蚌遗珠颗,红犀露角端。

爽能消内热,润可濯中乾。

桂岭无霜处,梅天暴雨残。

□□□□□,□□□□□。

一簇冰蚕茧,千苞火凤冠。

隔瓤银叶嫩,透膜玉浆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三山亭

红螺紫蟹新鲈鲙,白藕黄柑晚荔枝。

酒尽月斜潮半落,山翁不省上船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五湖亭

七堤环绕四城隅,限隔烟波作五湖。

书吏写供都水帐,画工描入职方图。

东流满郭湖相似,塞气侵人瘴自无。

日际诸蛮尽冠带,将军何计学陶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