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

后果前因论已痴,不应性相更争持。

刘郎略识西来意,只摘柑花供祖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佛手柑》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佛手柑”这一物象,探讨了因果循环与性相之争的哲理。

首句“后果前因论已痴”,诗人以“后果前因”的概念开篇,暗示人们对于因果报应的执着思考可能陷入了一种无尽的循环,这种对过去与未来的过分关注,已经显得有些痴愚。接着,“不应性相更争持”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在因果循环的观念下,不应再执着于性(内在本质)与相(外在表现)之间的争论,因为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且难以割裂的,过分强调其差异只会徒增烦恼。

“刘郎略识西来意”中的“刘郎”指的可能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此处借指对佛法有所了解的人。“西来意”则暗指佛教东传至中国的教义,即佛陀西行传法之意。诗人在此处提到刘郎略识西来意,意味着理解了佛法中关于因果循环和性相不二的深意。

最后,“只摘柑花供祖师”一句,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佛法的尊重与实践。诗人选择摘取佛手柑的花朵,作为供奉给祖师的物品,既体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也寓意着通过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整个诗句通过这一具体行为,传达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解到行动的转变过程,以及在佛法指引下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佛手柑》一诗巧妙地运用了佛手柑这一物象,结合因果循环、性相不二等佛教哲学思想,探讨了从理论认知到实际生活的转化过程,以及通过实践佛法达到心灵净化的可能性。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地毡

醉睡金堂月正明,屧廊来往寂无声。

乱霞委地葳蕤惯,巾角弹棋感慨平。

罢舞似怜红锦皱,坠鬟潜觉玉钗轻。

夜香不断春微暖,相对调笙到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水仙花

叶叶花花相对当,镜奁官烛照明妆。

小名未便轻呼唤,付与琴弦一再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唾壶

始知师德能容物,渐觉王敦是可人。

说与英雄同击节,暮年歌酒事悲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盆松

结根寸土势扶疏,谡谡高风照座隅。

乞与仲圭临尺幅,石桥南畔第三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