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二首(其一)

画鹢鸣鼍水满湖,千年遗恨渺平芜。

累臣水底沉鱼冢,玉女钗头缀虎符。

双鬓点斑羞绿艾,一樽凝碧怯香蒲。

楚乡旧俗生悽怆,愧杀人间懦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前夕,湖面上画鹢与鼍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淡淡的哀愁。首联“画鹢鸣鼍水满湖,千年遗恨渺平芜”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端午时节湖面的壮阔与历史的深远,仿佛能听到千年之前的哀怨在湖面上回荡。颔联“累臣水底沉鱼冢,玉女钗头缀虎符”运用典故,将屈原的悲剧与美丽的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颈联“双鬓点斑羞绿艾,一樽凝碧怯香蒲”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描写主人公面对端午习俗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尾联“楚乡旧俗生悽怆,愧杀人间懦丈夫”则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对那些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人表示遗憾和批评,强调了在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蕴含着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反思。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午二首(其二)

苦疮战马倦风沙,伏枥无心万里赊。

老去手风从妇展,愁来背痒倩儿爬。

人情反覆好生羽,世味差殊嗜食痂。

一卷方书初读罢,小窗惊怪日西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观物

静中群动互飞奔,扰扰谁能脱世尘。

蝇虎案头新得隽,螳螂枝上忽忘身。

平生攻苦味无味,举世争雄人食人。

安得洗心无一物,碧波鸥鸟自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仁甫次弟余韵

造物儿戏多猜嫌,百年丑好两能全。

眠牛才封一抔土,鹤归已怪三千年。

乐天永叹北邙冢,后山恸哭南阳阡。

从来贤达总如此,谁能羽化随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兴二首(其一)

水花风叶乱萧萧,凉入秋衣怯寂寥。

桑落寒香初出市,蓼花新涨欲平桥。

半篷烟雨渔家傲,匹马关山客路遥。

拍手西风无一事,未妨横笛向耕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