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陈宪友清轩

名轩何以清,惟有梅与竹。

梅清清且白,竹清清更绿。

雪蕊破清洒,霜操挺清肃。

至哉双友清,格韵真寒玉。

伊谁与之友,相对淡无欲。

清心仁智翁,妙趣于中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名陈宪友清轩》是陈淳所作,通过对梅与竹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和清雅的意境。诗人首先强调了"名轩何以清",指出清轩之所以清,是因为梅与竹的存在。梅以其洁白如雪的花蕊,象征着纯洁与清洒,而竹则以其翠绿挺拔的姿态,代表坚韧与清肃。两者并列,如同寒玉般清冷而高洁。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清雅之境的赞赏,认为梅竹二者的结合,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能唤起人的清心与仁智。诗人想象有一个人,与梅竹为伴,心境淡泊,无欲无求,这人便是"清心仁智翁",他的生活充满了妙趣,内心世界丰富而深沉。

整首诗通过梅竹的意象,寓言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212)

陈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讼

气一志以动,志动气益狂。

辗转互攻击,其端何有穷。

哲人动知几,清明常在躬。

私欲绝微萌,天真湛流通。

表里皎如日,一隙无暧曚。

形式: 古风

西征铅山遇霜

年来五十筋力衰,不耐风霜不耐雪。

手为寒凋可铝磋,足为冻冽如刀切。

泥泞跋涉负涂豕,硗确陟降蟠山鳖。

攲行横行又跳行,忍痛忍饥复忍渴。

此劳此苦岂再堪,焚舟之战惟一决。

形式: 古风

过武夷

武夷山下几回过,未暇于中赏一遭。

狮鹤诸仙知我意,故将青霭淡遮罗。

形式: 七言绝句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其二)义

义人之正路,中实存羞恶。

要常由而行,不可离跬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