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南明山宝相寺中的白莲庵,以白莲为载体,展现了深邃的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谁将白莲子,固向峰顶栽”,以疑问的口吻引出,仿佛在探寻白莲生长的神秘力量,将其种植于峰顶,暗示着白莲的不凡与高洁。接着,“非学远公社,兼无陶令来”两句,运用典故,暗指白莲不同于世俗的追求,不需远方的学识或陶渊明这样的文人雅士前来欣赏,自有一份超然脱俗的风骨。
“去世迹何旷,诛茅心已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淡漠,以及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宁静。最后,“不知岁月改,但见此花开”则以白莲的常开不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追求,强调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以及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白莲庵中白莲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禅宗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