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年建塔镇江潮,万弩难胜一柱标。
昔览烽烟愁饮马,今荒榛莽任栖鸮。
老怀凭远馀悲健,寒籁回空振悴凋。
欲向檐前问铃语,冀州丧后更萧条。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的《同散原老人登六和塔》。诗中,诗人回忆起六和塔的历史,感叹昔日军事防御的雄伟与烽火连天的紧张,如今塔楼荒芜,只有枭鸟栖息,显现出历史的沧桑。诗人的老怀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感慨,同时借风声表达自己的心境,感到凄凉与衰败。他站在檐前,想要倾听檐铃的声音,似乎在寻求一种慰藉,然而眼前的情景让他感受到冀州(可能指杭州一带)在战乱之后更加萧瑟。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不详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不雨昼冥冥,千山拥佛青。
松身写罗汉,泉梦入风霆。
古径惟寒叶,秋芳有异馨。
吹襟坐岩石,添我两忘形。
入望禅机第几乘,金松翠竹白云层。
突峰汹涌长遮日,迥殿深冥欲上灯。
寂寂石坛双塔影,沉沉钟梵四天应。
再来谁共茶时梦,一个襕衫扫叶僧。
鬓底湖光万顷浮,极天帆影落茶瓯。
半床花雨同僧夏,一磴松风对弈秋。
逃世何心还逐鹿,忘机吾意羡飘鸥。
浮山说法欧公喜,国手应知逊一筹。
疏篱翠蔓玉交加,雨后清香透幔纱。
独表芳心三月尽,忍冬宜唤忍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