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口

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

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秋雨酿春泥,掀淖力扛鼎。

仆夫负隅哭,邂逅忧性命。

旧嗤子猷狂,夜半桨归艇。

方知兴尽处,顷步令人瘿。

形式: 古风

翻译

陵墓高耸如登天,北斗之下犹如窥视深井。
衡门近在十里之内,何需这么多山岭作为屏障。
秋雨滋润土地化作春泥,翻搅泥泞的力量大如举鼎。
仆人倚着角落哭泣,意外的变故让他担忧生命。
过去嘲笑王子猷的疯狂,半夜划船回家。
此刻才明白,兴致消退之处,每一步都让人感到沉重。

注释

陵:陵墓。
高:高耸。
类:如同。
登天:极高。
斗:北斗星。
下:之下。
剧:强烈。
窥:窥视。
井:深井。
衡:衡门,简陋的门。
从:自。
十里:十里的距离。
底:何。
用:需要。
许多:众多。
秋雨:秋天的雨水。
酿:酝酿。
春泥:春天的泥土。
掀淖:翻动泥沼。
扛鼎:举起鼎。
仆夫:仆人。
负隅:倚靠角落。
哭:哭泣。
邂逅:意外。
忧:担忧。
性命:生命。
嗤:嘲笑。
子猷:王子猷,古代人物。
狂:疯狂。
夜半:半夜。
艇:小船。
兴尽:兴致已尽。
顷步:每一步。
令:使。
瘿:脖子上的瘤子,形容心情沉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灵山口》,描绘了灵山之巅的险峻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首句“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山势陡峭,仿佛直插云霄,如同登天或俯瞰深井般令人心惊。接着,“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暗示山路曲折,十里之间似乎并无太大起伏,但诗人强调实际上山岭众多,增加了攀登的艰难。

“秋雨酿春泥,掀淖力扛鼎”描绘了雨水积聚,道路泥泞,行走如扛鼎之重,形象生动。仆夫的哭泣和对生命的担忧,反映出旅途的艰辛与危险。“邂逅忧性命”表达了诗人对仆人安危的关切。后两句“旧嗤子猷狂,夜半桨归艇”引用晋代王徽之(字子猷)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诗人自嘲先前可能过于轻率,现在深感旅途不易,即使如子猷般狂放,也需谨慎。

最后,“方知兴尽处,顷步令人瘿”总结全诗,意在说明在欣赏美景的兴奋过后,每一步都显得沉重,甚至可能因为劳累而引发身体不适。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和旅途中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苏稽镇客舍

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

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形式: 七言绝句

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金沙堆前风未平,赤沙湖边波不惊。

客行但逐安稳去,三十六湾涨痕生。

沧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蒌芽青。

汨罗水饱动荆渚,岳麓雨来昏洞庭。

大荒无依飞鸟绝,天地惟有孤舟行。

慷慨悲歌续楚些,彷佛幽瑟迎湘灵。

黄昏惨淡舣极浦,虽有渔舍无人声。

冬湖落?此暂住,春潦怒长随佣耕。

吾生一叶寄万木,况复摇落浮沧溟。

渔蛮尚自有常处,羁官方汝尤飘零。

形式: 古风

邵阳口路粗恶积雨馀泞难行

平生春梦境,俛仰抚八极。

湖南天尽头,梦亦未常识。

岂知多病身,今乃著脚历。

山泉澄不清,崖土璺而赤。

坳堂滑胜油,累块硬逾石。

贪夫一回顾,壮士三叹息。

不知清淑气,果复曾郁积。

我岂鄙夷之,短咏聊一剧。

形式: 古风

陆务观作春愁曲悲甚作诗反之

东风本是繁华主,天地元无著愁处。

诗人多事惹閒情,閒门自造愁如许。

病翁老矣痴复顽,风前一笑春无边。

糟床夜鸣如落泉,一杯正与人相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