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二)上元月明,无灯,明日霰雨屡作

璧彩笼尘,金吾掠路。

海风吹断楼台雾,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东风自放银花树。

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玉璧般的光彩被尘埃笼罩,金吾卫士巡逻道路。
海风驱散了楼阁的迷雾,无人察觉这是元宵佳节,明亮的月光却无处安放。
早已禁绝烟火,早晨又下起了冰雨。东风吹开了银色的花朵。
等到雪后天晴,定会有踏青的日子,如果今年不行,那就等到来年吧。

注释

璧彩:形容玉璧般的光彩。
笼尘:被尘埃覆盖。
金吾:古代官职,负责京城治安。
掠路:巡逻道路。
海风:海边的风。
楼台雾:楼阁周围的雾气。
上元时:元宵节。
无著处: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
禁烟:节日禁烟火。
冻雨:寒冷的雨。
银花树:比喻绽放的花朵。
雪晴:雪后放晴。
踏青:春天出游赏景。
不成:不能成行。
明年去:等待到明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踏莎行·其二》。诗中描绘的是上元节的月夜景象,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此刻天空明净,月光洒满大地,却因无人燃灯而显得格外清冷。

璧彩笼尘,金吾掠路。这两句描绘的是夜色中街道的宁静与华丽,璧彩指的可能是月色照耀下的宫阙或建筑,而“金吾”则是古代皇家侍卫的称呼,这里用以形容夜巡的队伍。掠路即清扫道路,以示警戒和尊贵。

海风吹断楼台雾,语气轻盈,描绘了大自然与人间建筑之间的对比。海风象征着自由而广阔,它轻易地将楼台上的迷雾(或云雾)吹散,显示出月光下的清晰。

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这特别的节日里,发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独。因为没有人为节日点灯,所以除了诗人外,似乎没人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夜晚。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这两句表现了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禁烟可能指的是春节前后烧香祭祀的习俗,而“早”字则表示这个时期已经到来。朝来冻雨,则是描述清晨降临的冷雨,预示着春意渐浓。

东风自放银花树。这句诗通过对东风和银花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东风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春天的到来,而“银花”则可能是指樱桃或梨花,在月色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泽。

雪晴须有踏青时,表达了诗人对春日踏青(即踏青草)的渴望。雪晴,即雨后天晴的景象,是踏青的最佳时刻。这句诗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不成也待明年去。这句话则流露出一种淡定的情感态度。如果今年未能实现踏青的愿望,那么就等到来年再做尝试。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时光和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一)雨中观海棠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

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

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霓裳中序第一

银河下若木。暖涨一川春雾绿。白凤徘徊清淑。

似沉水无烟,礜汤千斛。柔肌暗粟。

想临流、娇喷轻触。空恨恨,何人热恼,却忆冷泉掬。

酥玉。未谙汤沐。深又浅、荡摇心目。云蒸雨渍翻覆。

泛影浮红,飘飘相逐。裳衣还未欲。

蓦自怪、野鸳双浴。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

形式: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

鹧鸪天(其六)立春后即事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三)寿赵松庐

占得春风五日先。至今住处是开元。

写真若遇丹元子,只著当时宫锦船。

松戴雪,自苍然。八公花下少如前。

看来天上多辛苦,且住人间五百年。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