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久向吴中卧,时将岭北游。
一官聊染指,五月尚披裘。
座上拈桑落,灯前理蒯缑。
行期寻复改,端为故人留。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将往赣南治行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长期滞留吴中,偶有兴致游历北方,然而即使在五月仍着厚裘的形象。他在官场中也只是暂时涉足,闲暇之余,于宴席上把玩桑落酒,灯下整理行囊,准备前往赣南。然而行程屡次改变,主要原因竟是舍不得与老友的深厚情谊。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知旅程的微妙心态,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淡泊与情感细腻。
不详
懒性真堪弃,虚名复见推。
且当从吏隐,未敢卜归期。
远道少音信,深闺恨别离。
伤心对桃叶,垂老客天涯。
白舫湖中饮,青山座上看。
日光浮浪出,湖色入帘寒。
远市烟初起,深林雨未乾。
故人同胜赏,潦倒厌微官。
不到家园久,柴门碧草生。
鸟惊行盖起,犬向主人迎。
入院茶初熟,开樽酒复清。
幽轩日正永,花外有啼莺。
吴中一卧几经秋,此日重为岭北游。
泽国风生帆正远,楚天虹见雨初收。
强将懒性移青雀,漫把閒心对白鸥。
好趁晚凉维绿柳,故人灯下共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