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明日入见于奉天门有国史编摩之命口号》由明代诗人苏伯衡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圣代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身,皆可被选拔重用的感慨。
首句“圣代何曾有弃材”,开篇即表达了对圣明时代用人公正的赞美,认为在这样的时代里,没有被抛弃的人才。接着“选抡犹自及蒿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是地位低微、出身贫寒之人,也有机会被选拔和重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开放性。
“玉阶俯伏聆天语”描绘了诗人面对圣上时的恭敬姿态,以及聆听圣旨时的庄重心情。“金匮抽书亦许陪”则表明诗人不仅得到了参与国史编纂的机会,还能够与那些高官显贵一同参与,体现了其受到的重视和信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以及诗人对于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自豪感和荣幸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融合,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