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政治清明、信息流通的向往,以及对后世政治黑暗、信息闭塞的批判。诗人通过“明目达四聪”这一描述,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中人们能够全面感知世界、沟通交流的美好愿景。然而,“如何后来世,自作瞆与矇”一句,直接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暗示了后世政治的不透明和信息的封锁,导致民众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致令天下情,默默不得通”,进一步强调了信息不通畅带来的后果——人民的声音被压抑,情感无法得到释放或传达。这种情境下,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以至于“抚卷三叹息”,在书卷前深深叹息三次,表达了对现实状况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
最后,“飒飒来天风”一句,以自然界的风声作为背景音,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充满力量的氛围,似乎预示着变革即将到来,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之间矛盾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