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至天宁寺即赵州受业院也

残月晓未落,疏星点寒林。

严车城南路,先闻钟磬音。

道人迎我入,共步重廊深。

瀹盏施净供,冰味杂海沈。

蒲团近宿火,不受尘埃侵。

欲求半日息,簿领勤相寻。

东堂老禅师,枯木尚龙吟。

一转庭前柏,诸方疑至今。

我生晚闻道,所向足崎嵚。

谬传无字印,尝恐力不任。

淮海罢行役,吾人多滞淫。

于焉一枕梦,可见平生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前往天宁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残月晓未落,疏星点寒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静谧的画面,残月还未完全落下,稀疏的星星点缀在寒冷的树林之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接着,“严车城南路,先闻钟磬音”描述了诗人驾车经过城南的路上,就已经听到了寺庙中悠扬的钟声和磬音,预示着即将进入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

“道人迎我入,共步重廊深”则展现了诗人被一位僧人迎接进入寺庙的情景,两人一同漫步在深邃的长廊中,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追求。

“瀹盏施净供,冰味杂海沈”描绘了僧人为诗人准备了清茶和净供,茶水的冰凉与海沈(一种香料)的混合香气,象征着内心的清凉与精神的净化。

“蒲团近宿火,不受尘埃侵”通过描述诗人坐在蒲团旁,靠近温暖的火炉,不受外界尘埃的侵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欲求半日息,簿领勤相寻”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能够获得片刻的宁静与休息,但现实中的事务却总是不断地打扰。

“东堂老禅师,枯木尚龙吟”提到东堂有一位年迈的禅师,即使是在枯木之上,仍然能发出龙吟般的智慧之声,寓意着高深的佛法境界。

“一转庭前柏,诸方疑至今”则以庭前的一棵柏树为例,说明其智慧与力量的影响至今仍被各方所怀疑与推崇,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影响力。

“我生晚闻道,所向足崎嵚”表明诗人虽然晚年开始接触佛法,但所走的道路却充满坎坷与挑战。

“谬传无字印,尝恐力不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佛法的疑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载佛法的深奥。

“淮海罢行役,吾人多滞淫”指出诗人所在的淮海地区,人们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滞留,无法自由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于焉一枕梦,可见平生心”最后,诗人表示在这一夜的梦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一生的心愿与追求,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切向往与内心深处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探访寺庙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曹南寄亲旧

净名居士默无语,翰林子卿虚见寻。

半世泥涂催老大,中年诗律费光阴。

江湖每有同归志,酒炙初无独饱心。

三尺枯桐取煨烬,断弦遗谱有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大雪不出寄阳翟宁陵

簿书终岁忙,风雪一日静。

闭门近残火,稍觉诸事胜。

平生汗漫游,已负麋鹿性。

微官不能归,但见日月竞。

老人去已远,我行复未定。

训言实在耳,无因问温凊。

归心止阳翟,悲梦识新郑。

大女痴无比,有语多未听。

小女索乳啼,不与穷屋称。

想唤添丁来,与汝相和应。

低头坐儿曹,气血安得盛。

非无车马心,未忍求捷径。

顾自阻饥寒,畴能免讥评。

诸郎何时逢,相作玉树映。

文章有活法,得与前古并。

默念智与成,犹能愈吾病。

形式: 古风

与宁陵叔弟别后有怀兼寄赵才仲二首(其一)

一别又经月,欲来浑未期。

宁知万卷读,难疗十年饥。

长物新添女,生涯旧有诗。

更伤新况味,不报老亲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与宁陵叔弟别后有怀兼寄赵才仲二首(其二)

表弟今何在,中郎亦漫游。

平生足艰阻,今日倍迟留。

误辱琼瑶报,兼蒙札翰投。

南窗五更月,常照别离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