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奉别大司空顾公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司空顾公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
首句“弃置时将晚”,描绘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景象,暗示了与顾公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接着,“疏狂性莫移”一句,表明了诗人性格的独立与自由,即使面对离别,也无法改变他的本性。
“顷缘外史召,得赴尚书期”两句,描述了诗人因公务之需,不得不离开顾公,前往尚书处任职的情景。这里既有对公务的无奈,也有对与顾公相聚的期待。
“白雪竟谁和,青云非我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白雪”象征高洁的友情,而“谁和”则表达了对无人能理解自己情感的感慨;“青云”则象征远大的理想,而“非我思”则表明这些并非自己的追求,流露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无奈。
最后,“泥涂荷知己,瞻恋不能辞”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泥涂”),但因为有知遇之恩(“荷知己”),即使心中充满眷恋与不舍,也必须接受现实,无法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冲突中的复杂心情,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