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流年今四纪,强半在城中。
画好能名世,文成拟送穷。
趋庭欢令子,勿药喜而翁。
昨夜灯前饮,清吟对阿同。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名为《和石田自寿诗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于家庭幸福与健康生活的向往。
首句“流年今四纪”,以“流年”形容时间的流逝,四纪即八十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过半的感慨。接着,“强半在城中”则点明了诗人大部分时光都在城市度过,可能暗含着对城市生活的某种反思或情感。
“画好能名世,文成拟送穷”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文学的追求与理想。他认为好的作品能够流传于世,甚至通过创作来摆脱困境,寄寓了对艺术力量的信仰。
“趋庭欢令子,勿药喜而翁”则转向家庭生活,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与对健康长寿的祝愿。其中,“趋庭”出自《诗经》,原指孝顺父母,这里借指教育和陪伴子女成长;“勿药”则是希望家人无病无灾,健康平安。
最后,“昨夜灯前饮,清吟对阿同”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与友人在灯火下饮酒赋诗,享受着友情与艺术带来的乐趣。这里的“阿同”可能是诗人的朋友,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时间、艺术、家庭和友情的深刻思考与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古庙经年久,荒台落叶深。
江湖分向背,城市绕山林。
尽道迎秋榜,谁同坐夕阴。
樵歌归满路,惊散暮栖禽。
远闻林侍御,一梦掩泉宫。
陇树犹森柏,山灵已避骢。
祸消未萌际,勇退急流中。
无限忧时泪,因君泣未穷。
云掩前星位,人心去就间。
惟公上封事,深斥柄臣奸。
灞上空留说,梁王竟出关。
大功安社稷,瞻望孰能班。
解绶归田日,相呼在驿楼。
共嗟临水别,真作此生休。
忽得莆中问,今为地下游。
空挥两行泪,寄与海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