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圣贤》。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与后学才子之间态度和才能差异的观察与感慨。
"圣贤自牧极卑谦,后学才高胆力兼。"
这两句描绘了古代圣贤谦逊至极,对自己的修养毫无骄傲,而后来的学者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勇气和力量并存,形成鲜明对比。
"悔赋不妨排贾谊,谤诗遂至劾陶潜。"
这里指的是古人对于作品的批评往往毫不留情,即便是像贾谊、陶渊明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不例外。诗人通过这一点,表现了对后世评论严苛的无奈。
"取人最忌规模狭,绝物常因议论严。"
这两句强调在评价人物或事物时,最需要警惕的是视野狭窄和标准过于严格,这种偏见往往导致错误的评断。
"君看国风三百首,小夫贱隶采何嫌。"
最后,诗人提到《国风》这部收录古代诗歌的作品,共计三百首,然后自谦地称自己为“小夫”,并表达了对于自己的选诗标准和能力是否有所不足的疑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圣贤与后学、批评与自我反省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诗歌评价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