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邻僧游杭

道潜五月过临平,师又挑云把瘦藤。

饱听西湖莲叶雨,密传灵鹫雪峰灯。

空城潮打三千丈,荒殿烟寒十二层。

愁绝旧时行脚处,而今分付与闲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道潜法师在五月间路过临平,肩挑云游的瘦藤前行。
他在西湖边尽情聆听雨打莲叶的声音,悄悄传递着灵鹫山雪峰上的灯火消息。
空荡的城市中,潮水拍打着仿佛有三千丈高,荒废的佛殿在冷烟中显得有十二层之高。
心中充满愁绪,那些往昔行脚踏访的地方,如今都交付给了闲散的僧人。

注释

道潜:僧人名。
临平:地名。
挑云:肩挑行李,云游四方。
瘦藤:形容藤杖轻便。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莲叶雨:雨打荷叶的声音。
灵鹫雪峰:可能指代某座有雪的高山,灵鹫寺或类似名胜。
灯:象征智慧或信仰的指引。
空城:荒废的城市。
三千丈:夸张手法,形容潮水之高。
荒殿:废弃的佛寺殿堂。
十二层:同样夸张,形容殿宇之高。
行脚处:僧人行走修行的地方。
闲僧:无事可做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五月时节过访临平的景象,师傅挑选云雾缭绕的细藤。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之意境。"饱听西湖莲叶雨"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密传灵鹫雪峰灯"则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灵鹫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智慧或超凡脱俗,加之雪峰的清冷和孤寂,使得这一幕显得更加虚幻。

"空城潮打三千丈"和"荒殿烟寒十二层"这两句,则描绘出一幅宏大的画面。空城的雄伟与潮水的汹涌,荒废殿宇的萧瑟与寒烟的缭绕,都营造了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怀。这是对过去辉煌景象的一种回忆和反思,也隐含着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无奈感慨。

最后两句"愁绝旧时行脚处, 而今分付与闲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沉哀思,以及将这些记忆和情感托付给一位闲适的僧人的心境。这里的"闲僧"可能是指那些远离尘世、专注于修行的僧侣,他们对于世间纷扰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将自己的愁绪交付给他们,既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清净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画鱼李生

李生画鱼天下无,得心应手神为徒。

虚堂素壁扫尘土,远趣一笔移江湖。

青鱼洋洋翻荇带,鳜鱼猎猎穿蒲稗。

醉来屡欲呼霜刀,为我樽前斫新鲙。

形式: 古风

赠谈数陈改之

投老江南黄叶村,菊花时节雨昏昏。

矮窗孤梦正攲枕,拄杖一声谁打门。

三字头衔康节数,一编心易华山孙。

吾年渐似璜溪老,尚把灵光许独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绳伎

绝艺当场万目倾,两竿朽索半空横。

反提双女摩肩过,仰射孤鸿信脚行。

胆似子龙身里满,体如飞燕掌中轻。

弄潮已叹吴儿险,更有人从死处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数学姜兄

向来涂抹趁春妍,老去栖迟叹雪颠。

一倍法灵君说数,三生缘定我随天。

正须花外羁奔马,莫向桥南听杜鹃。

见说侯封容易觅,紫茸靴裤锦鞍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