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在傍晚归途中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首句“羊肠远接白云乡”,以蜿蜒曲折的小径连接着遥远的白云之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归路行歌傍晚凉”一句,点明了时间与情境,傍晚的凉风中传来归家的歌声,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薪担寒挑林外月,芒鞋香带草头霜”两句,通过具体的劳作场景,展现了樵夫的辛勤劳作。寒夜中,他挑着柴火走在月光下,脚踏着带有霜花的草地,形象地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朴素。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共存。
“依稀酒幔摇村店,缥缈钟声度上方”则将画面转向了村落与寺庙,远处的酒旗轻轻摇曳,寺庙的钟声悠扬传至远方,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氛围。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人间烟火的温馨,又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圣主只今求隐逸,刍荛应见入尧章”表达了对当今君主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古代圣贤一样,重视隐士的意见和智慧,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归途图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劳作之苦,更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