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熊子三章(其一)

驱马陟前阪,惆怅送子归。

良晤未及终,车徒忽已违。

阴风蔽天地,砂砾惨阳晖。

葵霍不自谋,众禽相与飞。

五里一反顾,十里一徘徊。

徘徊不可见,泪下沾我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的《别熊子三章》的第一章,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首句“驱马陟前阪”,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骑马登上前方的山坡,预示着即将与友人分别。接着,“惆怅送子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不舍,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良晤未及终,车徒忽已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无奈与遗憾。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还未结束,却已不得不面对分别的事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突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阴风蔽天地,砂砾惨阳晖”描绘了离别时的自然环境,阴冷的风吹拂着大地,阳光被遮蔽,整个世界显得黯淡无光。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失落。

“葵藿不自谋,众禽相与飞”两句,诗人以植物和鸟类的自然行为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分别。葵藿(向日葵)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众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诗人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友人离去,无法阻止。这种类比增加了诗歌的寓意深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力感。

“五里一反顾,十里一徘徊”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不断回头、犹豫不决的情景。每走五里地就回头望一次,每行十里就停下脚步徘徊,这些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最后,“徘徊不可见,泪下沾我衣”表达了诗人最终无法再见友人的悲伤与泪水。泪水不仅湿润了衣物,也淋湿了诗人的心灵,充分体现了离别之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深刻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别熊子三章(其二)

车徒去弥远,言驻澧水阳。

婉娈谐二亲,春晖丽高堂。

堂下班马鸣,意气何扬扬。

暮甘复朝旨,为乐良未央。

嗟彼时役牵,关途迟翱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别熊子三章(其三)

翱翔适岭海,路衢悠以长。

车前建隼旟,车后拥干将。

击兽须击虎,刈萧无及芳。

丈夫志万里,遐远安足伤。

颙颙霄汉姿,皎皎冰蘖肠。

勖哉保终誉,慰我亲故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别汤子五章(其一)

关途郁迢远,卉草青已发。

骢马何駉駉,向风呜不歇。

广隰流春霏,层岑翳圆月。

迟回去不忍,引领望京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别汤子五章(其二)

京阙邈难睹,萋萋苍树林。

沈沈天宇夕,霭霭浮云阴。

丈夫万里志,烈士千古心。

凤鸟久不鸣,谁哉继其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