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房借枕得重攲,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禅房借枕得重攲"一句,通过“借枕”这一动作,传递出一种宁静、内心沉淀的氛围。禅房是佛教修行之地,诗人在这里寻找精神寄托。“得重攲”则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物是的陈旧,禅房中的枕头因长时间未被使用而变得沉重。
"陈迹翛然尚有诗"一句,"陈迹"指的是过去留下的痕迹或遗迹,而“翛然”则形容这些痕迹依稀可见但不甚明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同时强调即使是陈旧的东西,仍有诗意蕴含其中。
"嗟我与公皆老矣"一句,是诗人感慨之语,通过“嗟”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叹息。诗人认识到自己和朋友都已经步入老年,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是非常强烈的。
最后一句“拂天松柏见栽时”,则是诗人回忆起当年栽植这些松柏时的情景。这些树木如今已长成拂天的高大,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映照出诗人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禅房、枕头、陈迹和松柏等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态度的精神追求。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下亭东鸣一牛,山林陂港净高秋。
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千山访我几摧辀,清坐来看十日留。
势利白头何足道,古人倾盖有绸缪。
知子鸣弦意在山,一官聊复戏人间。
能为白下东南尉,藜杖缁巾得往还。
重将坏色染衣裙,共卧钟山一坞云。
客舍黄粱今始熟,鸟残红柿昔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