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径荒犹有渊明菊,囊涩宁求季子金。
老矣此身何处著,入山惟恐未能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淡泊心境与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首句“径荒犹有渊明菊”,借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表达了即使道路荒芜,仍有如陶渊明般追求高洁品质的心境。次句“囊涩宁求季子金”,以季子(即吴公子季札)的故事暗喻自己在贫困中不求富贵,宁愿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接着,“老矣此身何处著”一句,流露出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归隐山林的渴望。“入山惟恐未能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深入自然的向往,希望能在山林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中的困顿与内心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不详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谩有忠怀徒耿耿,恨无长策救元元。
张仪舌在知何用,莫莫休休且勿言。
平生风义慕相如,笔砚从游二纪馀。
直许交情定金石,肯同馀耳但光初。
与君连夕灯前语,胜读千年窗下书。
八斗文章千里足,未应低首掾桐庐。
门枕青山户傍溪,青山流水助悽悽。
双亲既远神何在,对此追思独怨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