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梧桐声脱秋声起,迢迢秋色澹如水。
天上佳期玉露中,人闲良夜金波里。
此时汉使向河源,此夕乘槎犯斗垣。
但惊城舍严官府,那识天孙遇河鼓。
云阶月地难久留,飘然枯木复乘流。
归来不问成都卜,肯信身亲见女牛。
从此人疑有天路,俱言河汉清可度。
帝子英灵空有人,千秋别泪自沾巾。
可怜匹练高楼色,年年愁杀问津人。
这首明代诗人陈邦瞻的《七夕公宴赋得博望槎》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以梧桐落叶和秋色为背景,寓言汉使乘槎入天河的传说。"梧桐声脱秋声起",以梧桐叶落象征秋意渐浓,"迢迢秋色澹如水"则渲染出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接下来,诗人将视线投向星空,想象着在月光下,天上的佳期如玉露般纯洁,人间也在宁静的夜晚欣赏银河。
"此时汉使向河源,此夕乘槎犯斗垣",借汉使和乘槎的典故,表达对七夕神话的向往。然而,"但惊城舍严官府,那识天孙遇河鼓"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人们忙于尘世事务,难以察觉天上的浪漫故事。"云阶月地难久留",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惋惜,"飘然枯木复乘流"则寓言人生如流水,无法停留。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不再寻求占卜,而是亲身经历了七夕的奇妙,"归来不问成都卜","肯信身亲见女牛",表明他对神话的真实感受。全诗以"从此人疑有天路,俱言河汉清可度"收束,引发人们对天路的遐想,而"帝子英灵空有人,千秋别泪自沾巾"则流露出对仙凡相隔的无奈和对爱情悲剧的哀伤。"可怜匹练高楼色,年年愁杀问津人"则以高楼的月色和过客的惆怅,增添了诗的凄美,让人深感七夕之日的孤独与期待。
不详
青山满画舫,盖影漾通津。
秋减江南叶,凉生水上蘋。
人同梁燕别,月共旅愁新。
盛世长沙好,之官异楚臣。
忆子脂车久,淹留乃至今。
离情吴市酒,秋色楚臣心。
傲逐世途减,贫怜宦后深。
襄阳问耆旧,挥手岘山岑。
归客金陵道,霜帆梦镜湖。
天秋水衣敛,海曙日轮孤。
幔卷波纹縠,舟凌露藻珠。
潮平光稍白,风定浪还无。
清映冰花薄,澄涵锦树铺。
鸟来分水碧,人去乱汀菰。
贺监风流在,临风酹一觚。
客路东西莫厌长,七闽原自隔三湘。
离人不道俱千里,一夜相思梦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