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波门泛舟游北湖诸胜饮陆氏酒楼题壁四章(其四)

持樽倚阁迥无群,水气濛濛似客醺。

仙阙微吹花界雨,佛天高揭午钟云。

适逢俯仰留今我,且外形声索至文。

明欲踰扬下徐泗,朔风驱马走沙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北湖,游览诸胜地,在陆氏酒楼饮酒后题壁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首句“持樽倚阁迥无群”,以“持樽”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持酒樽,倚靠在高阁之上,与众不同的场景。这里的“迥无群”不仅指出了诗人所处位置的高远,也暗示了他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着,“水气濛濛似客醺”,通过“水气”与“客醺”的比喻,将水面上弥漫的雾气比作饮酒后的醉态,营造了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心境。

“仙阙微吹花界雨,佛天高揭午钟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北湖周围的自然景观。仙阙之风吹拂,仿佛是大自然的轻抚,花界雨则是春雨滋润万物的象征;佛天高揭午钟云,则是时间的流转与宗教的宁静和谐共存。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适逢俯仰留今我,且外形声索至文”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他既为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又试图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层面的表达。这里的“留今我”意味着诗人希望将这一刻的美好记忆长久保存,而“外形声索至文”则表明他希望通过文字来捕捉和传达这份情感。

最后,“明欲踰扬下徐泗,朔风驱马走沙氛”两句,似乎预示着诗人未来的旅程和追求。他渴望跨越更远的地方,探索更多的未知,同时在朔风中策马前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里的“沙氛”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与不确定性,但诗人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探索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同曹德馨高学淳过魏谦升西斋饮致爽台三章(其一)

谁知春草宅,僻似浣花村。

水气白浮竹,山云青在门。

琴床初藓滑,茶灶午烟昏。

鸟亦能留客,窥檐送语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同曹德馨高学淳过魏谦升西斋饮致爽台三章(其二)

眼底文章客,平生魂梦知。

天将新栎社,风与合萍漪。

仲武封侯骨,陈王籋月姿。

魏公亦奇卓,騕袅下纤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同曹德馨高学淳过魏谦升西斋饮致爽台三章(其三)

相与蹑危台,苍烟莽未开。

湖风回塔转,天鸟落杯来。

醉且永今日,吾还唱莫哀。

忽飘龙角雨,千里荡清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江行

午日在天光在水,风动如月流莹莹。

回风掠山展云势,近水尚白遥渐清。

青非山影是云色,渐改江波变深碧。

江水深碧天深蓝,尽处翻留四围白。

白光平射江树明,江树在水水转渟。

其光在树不在水,离树之水云还冥。

冥冥水气杂云气,浩浩风声催雨声。

云停未雨鸟先乱,水去当风帆可行。

风从海朔到江上,帆自循江下南渚。

西山忽展斜阳明,照见东城此时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