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

展转檐前睡不成,一床山月竹风清。

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祸福既能知倚伏,行藏争不要分明。

可怜任永真坚白,净洗双眸看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辗转难眠在屋檐下,清冷月光竹风相伴。
虫鸣声声催促着乡愁,高高悬挂的桂花影寄托着游子之情。
祸福之事皆有起伏,行踪藏匿何必太分明。
可叹任凭世事纷繁,只求洗净双眼迎接太平盛世。

注释

展转:形容难以入睡。
檐前:屋檐下。
山月:清冷的月光。
竹风:竹林中的风。
虫声:夜晚的虫鸣。
乡梦:思乡之梦。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旅情:游子的情感。
倚伏:事物的起伏变化。
行藏:行动和隐藏。
分明:明显,清楚。
任永真坚白:任由世间万物真实呈现。
双眸:双眼。
太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夜晚的独坐情景,以及他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开篇“展转檐前睡不成”表达了诗人因思念故乡而难以入眠的情感。“一床山月竹风清”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描绘,山月和竹风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中,“虫声促促”暗示了夜深人静之时,蟋蟀或其他昆虫的鸣叫声似乎在提醒诗人回忆故乡。而“桂影高高挂旅情”则是对远方家乡依恋之情的写照。桂树常与清高脱俗联系在一起,这里也许象征着诗人的品格和他对故土深厚的情感。

第三句“祸福既能知倚伏,行藏争不要分明”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看法。他认为祸福(灾难与幸福)都是可以预知的,不必过于计较隐藏或表现出来的事物。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超脱。

最后两句“可怜任永真坚白,净洗双眸看太平”中,“可怜任永真坚白”可能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赞颂,或许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纯洁和坚定。“净洗双眸看太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以清新的眼界去观察世界,期待看到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以及他对于内外世界的洞察与期待。通过山中夜坐的情境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

收录诗词(196)

李咸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

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分题雪霁望炉峰

雪霁上庭除,炉峰势转孤。

略无烟作带,独有影沈湖。

冷触归鸿急,明凝落照俱。

□□□□□,□□□□□。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友生携修睦上人诗见访

雪中敲竹户,袖出岳僧诗。

语尽景皆活,吟阑角独吹。

意如将俗背,业必少人知。

共约冰销日,云边访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冬夕喜友生至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

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

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

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