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台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遥怜千古调,只得一人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伯牙台》由明代诗人大遂所作,通过对伯牙台的描绘,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与对艺术传承的深沉思考。

首句“琴绝已多时”,以“琴”象征艺术或才华,暗示着艺术的消逝或被遗忘,时间的流逝让琴声不再响起,引人深思。接着,“台存尚起思”中,“台”指的是伯牙台,传说中伯牙在此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此处“台存”与“思起”形成对比,虽琴声不再,但人们对艺术的怀念之情却依然存在,体现了艺术精神的永恒。

“遥怜千古调,只得一人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遥想伯牙的琴曲,感叹这样的艺术之调,唯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与欣赏。这不仅是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也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在诗人看来,真正的艺术价值往往在于能否找到懂得它的人,而这种理解与共鸣是极其珍贵且难得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伯牙台这一意象,巧妙地将历史故事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既是对古代艺术传承的追忆,也是对现代社会中知音难觅现象的反思。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远,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9)

大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霁山行

山霁行尤喜,虽泥亦自前。

不知吟思苦,忽到断桥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冬日淮上怀了能

冻断黄河与月河,行人马上带冰过。

惟君生得梅花骨,独占江南暧日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寄汰如师

早早言归尚一身,秋空又见雁来宾。

不知近事堪传否,须记西风怅望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落花

早破春相赚,飘零不自知。

未完九十日,消尽万千枝。

点水嫌萍扫,粘苔怕月移。

莫谙化工意,荣悴孰为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