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穷邦无以糊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形式: 古风

翻译

贫困国家无法满足我的生活,年年在荒山上采集橡实充饥。
商歌在寒冷的白石上难以承受,不是为了荆州多次往返。
天下无人理解我的心意,能得到你的认同只在一言之间。
不必丞相再三呈书,重用宾客何必用赏赐。
我想知道关中的季布名声如何,为何他的事迹传遍梁楚之地。
与四子论心,谁能像你一样信任我,一诺千金是我最大的荣耀。
唐公的才能超越当世之士,他未见圣人却遇见了君子。
我现在就像逃离空虚的人,听到你的声音就感到欢喜。
你没看到玉川子月亮被遮蔽时的诗律艰难吗?不只是虾蟆遭受责骂。
各种奇异之事都交付给你们处理,青天蜀道岂能轻易攀登。
将来邹湛的名字也好,常常是因为岘山我才知晓。

注释

穷邦:贫困的国家。
橡斗:橡实。
商歌:悲凉的歌曲。
荆州:地名。
天下:全世界。
相合:相互认同。
三书:多次呈书。
客卿:被聘用的官员。
关中:地区名。
季布:历史人物。
百金一诺:一诺千金。
兹:此。
唐公:对某人的尊称。
君子:有德行的人。
逃虚空:逃离空虚的生活。
跫然:脚步声。
玉川月蚀:玉川子诗中的月食。
虾蟆:古人认为月食是虾蟆所为。
凭陵:超越。
青天蜀道:形容艰险的路途。
邹湛:历史上的某个人。
岘山:地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名为《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处贫寒之地,以采集橡实度日的困顿生活,但他并未因此而失志。他赞赏唐公的理解和认同,认为自己虽未得到显赫官职,但能得到像唐公这样的朋友的认可,就足以感到荣耀。诗人提到“关中季布”之名,意在强调诚信的重要,同时也表达了对唐公才华的认可,认为他超越了世俗的评价标准。

诗中“玉川月蚀诗律难”一句,暗指诗人创作的艰难,但也暗示了他的坚韧不屈。他将批评和挑战留给他人,自己则专注于内心的追求。最后,诗人以邹湛和岘山为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期望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生活的艰辛描绘,又有对友情和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坚韧的人格魅力和对知己的渴望。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春雪监中即事二首(其一)

愁云欲雪纷来族,微霰铮鏦先入竹。

舞空蛱蝶殊未下,迸瓦明珠正相逐。

仆夫无事困薪苏,乌鸟不鸣依室屋。

肺病恶寒望劝酬,桔梗作汤良可沃。

形式: 古风

春雪监中即事二首(其二)

白云自非桃李族,阳春且止听黄竹。

江风吹苇暗天地,鸥鸟纷纷起追逐。

请看万瓦变璠玙,平日尘寰无此屋。

闲居幽事亦堪论,小径苗生土增沃。

形式: 古风

昨日雪已佳约李令希孝

昨日雪已佳,今日雨亦好。

冰肤解万木,洗濯见枯槁。

思君对此坐,孤咏废幽讨。

明日尚相期,春禽听清晓。

形式: 古风

秋竹

秋风多烦冤,竹是岁寒物。

朝寒阶玲珑,暮寒阶恤勿。

翻然下一叶,未觉瘦崷崒。

岂无陈根旁,寂莫众头屈。

何时雷填填,看尔射地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