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二)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

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东屯和瀼西相邻,都居住在青溪边。
来来往往都是茅草屋,田间留作稻田耕种。
靠近集市利于交易,但这里树林幽深少有人迹。
如想聆听老翁的话语,会让访客迷失在这美景中。

注释

东屯:地名,可能指两个相邻的地方。
瀼西:地名,可能与东屯相对应。
青溪:清澈的溪流。
皆:都。
茅屋:用茅草建造的房屋。
淹留:停留。
稻畦:稻田。
市喧:集市的喧嚣。
近利:靠近利益,便于交易。
林僻:树林幽静。
无蹊:少有人走的小径。
衰翁:年迈的老者。
剩客:多余的客人,此处指访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华的城市生活回到自然田园的过程,体现了一种逃离尘嚣、向往平静生活的情怀。"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两句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山谷作为新的居所,"一种"字用得甚妙,既指代了特定的居所,也隐含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写出了新居的周围环境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茅屋给人以简单粗糙之感,而"淹留"一词则透露出诗人在这里已经安顿下来,并且开始了农耕生活。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两句比较了城市与山林的不同。城市里的喧闹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山林中的偏僻则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最后两句"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则是在告诉来访者,要想了解诗人的生活和思想,就必须让自己也沉浸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衰翁"指的是诗人自己,而"剩客"则是对来访者的称呼,这里强调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三)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

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四)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二)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