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众技尔为得,养生何所亲。
箧中三寸铁,云外一闲身。
黑白已无几,修治转失真。
畏寒宜少伐,未愧舀溪人。
这首诗名为《剃剪林荣》,是宋代僧人释智愚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各种技艺与养生之道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崇尚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首句“众技尔为得”暗示了世间众多技艺虽有所成,但似乎并未触及真正的内在修养。接着,“养生何所亲”提出问题,指出在众多追求中,究竟什么才是养生的真谛。诗人的眼光转向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箧中三寸铁”,即剃刀,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宁静。“云外一闲身”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生活状态。
“黑白已无几”可能暗指头发稀疏,也可能寓言人生短暂,黑白交替,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然而,诗人认为过度修饰反而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修治转失真”。最后两句“畏寒宜少伐,未愧舀溪人”进一步强调,顺应自然,不过度劳心劳力,像舀溪水的人一样简单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整首诗以剃剪为引,探讨了修身养性的问题,提倡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禅宗的清静无为思想。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不住复新新,来从幻里真。
旧髯皆变白,老眼尚精神。
世事终难鉴,菱花亦有尘。
东风原上草,不觉又生春。
旌幢天外见,缥缈谷中来。
望重草先偃,山灵云自开。
禅衣坐幽石,棕柄拂清埃。
勋业凌烟上,难教隐钓台。
窦深惟古雪,霄岸列危峦。
到者难披顶,寻师多卖单。
无时云气重,长带瀑声寒。
挨得入门句,归来示我看。
流菜非深隐,那堪复故山。
未能忘影迹,终是碍人间。
白发吟边短,清灯话里闲。
江湖有新梦,何日出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