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麻姑台

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

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

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

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

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

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

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

长叹息,意迟迟,遥见麻姑彩云里。

手撚一株琼树枝,安得鸟爪搔我背,便受神鞭亦不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麻姑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情感。开篇“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以紫霞衣象征仙气,长啸而出,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接着“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写出了诗人漫步前行,最终到达麻姑台,眺望秋山的场景。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两句,通过“历历”、“翠”、“白玉”、“紫烟”等词语,生动描绘了秋山的青翠与白玉楼台的高耸,营造出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则进一步渲染了楼台之美,以及琪花随风飘落的浪漫情景。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追求仙境的愿望。“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描绘了风吹泉涌、铁桥如烟、鸟儿飞过的动态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中,“白云衢”、“古木”、“笑山都”等词,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敬仰。

最后,“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表达了诗人虽有追求仙境的志向,但现实中的束缚使他难以实现。“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则以落日和落花为喻,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石洞临洗耳泉

逍遥长林下,倚杖秋山麓。

石室飘紫烟,茅堂带乔木。

山鸟时一鸣,溪流凡几曲。

飞泉散成珠,澄潭碧如玉。

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

清涟写晴霞,惊湍沸深竹。

奇峰竖皆倒,白石煮欲熟。

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

恨无赤鲤骑,飞入湖中宿。

形式: 古风

石洞山居二首(其一)

长啸谢世氛,寻云事行乐。

松下问花宫,岩间望菌阁。

度形衣薜萝,量腹进藜藿。

何知愁已老,坐见木叶落。

请附鹤上人,终然务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石洞山居二首(其二)

山斋爽气饶,昨夜雨惊寝。

揽带下绳床,开窗望遥畛。

树色有浅深,山青无远近。

残云曳作衣,馀花落成锦。

行听谷鸟啼,去就山翁饮。

形式: 古风

怀仙吟

秋风一夜生庭草,落日流霞望中好。

柴门倚杖听啼猿,坐见空山白云老。

蓬莱峰畔铁桥横,中有泉源近玉京。

愿骑哑虎云间去,长听仙人吹凤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