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伦所作,名为《唐曲江公张九龄志徐孺子碣陈献章公甫题宪副夏寅正夫邀伦同和宪使陈炜文曜刻石东湖亭上聘君子季登及陈蕃礼宜侑享故及》(其四)。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敬仰,以及对人事与天时的深刻思考。
首句“闻道东都万古悲”,开篇即点出历史的悲凉与沧桑,引人深思。接着,“可堪人事与天时”一句,将人的命运与自然规律相提并论,强调了人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无奈与无力感。
“群雄睥睨嗟何及,一代人才信有禆”两句,通过对比群雄的觊觎与一代人才的贡献,突出了人才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这里既有对人才价值的肯定,也暗含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
“党籍尽教诸子与,天机惟许此翁知”则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智慧的关系,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往往被那些不受党派束缚的人所掌握,而权力的运作则往往遵循着某种不可言喻的规律。
最后,“解嘲莫笑扬雄论,谁画陈蕃入此祠”两句,以扬雄的言论为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提出了疑问:是谁将陈蕃的形象融入祠堂之中?这不仅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后世如何纪念与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权力、智慧与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传承与评价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