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寄李子长(其一)》描绘了一幅简朴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仙城李子长,短发不及寸”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子长的清瘦形象,仿佛他居住在仙城之中,头发稀疏得不超过一寸,暗示了他可能生活的艰辛和超然的气质。
接下来,“家有觅粟儿,时无郭元振”暗含对李子长境遇的同情。觅粟儿象征生活贫困,郭元振则借唐代名臣郭子仪的典故,表达对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贵人的期盼,但现实中却无人能像郭元振那样帮助他。
“经年断往还,使我勤问讯”表达了诗人与李子长长久未相见的牵挂,频繁地询问他的消息,体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关怀。
最后两句“宁知造化心,天地无情尽”揭示出诗人对命运无常和人世沧桑的感慨,认为即使天地无情,造化弄人,也难以改变他们的困境。这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