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野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个人功名的淡然。
“野寺依山立,松桥避石斜。”开篇两句,设定了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于深山之中的寺庙氛围。寺庙紧靠着山势建立,而那古老的松木制成的小桥,则巧妙地绕过了乱石,以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姿态,跨越了溪流。
“坏梁飞白蚁,枯木挂青蛇。”随后两句,通过对寺庙中衰败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股岁月沧桑之感。破损的桥梁上飘落着白色的蚁巢,而那些已经失去生机的枯木,却被青苔所覆盖,仿佛是时间给予它们的一种装饰。
“道路悲蓬转,功名惜鬓华。”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感慨和对个人功业的反思。尘世间的路途充满了悲凉,而那些曾经引以为荣的头发,如今却只剩下几根,显得格外珍贵。
“聊将洞中水,试洗眼前花。”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面对这样一种境况时,所做出的心灵抚慰。洞中的清泉,被用来洗涤那些眼前的繁华,这或许是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一种超脱和自我净化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