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观物杂咏(其三)

一尺仙人掌,残魂讵自嗟。

荣华侪蟪菌,断烂委虫沙。

大化原无联,微生共有涯。

支离吾欲忏,截臂问三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易顺鼎所作的《山中观物杂咏》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一尺仙人掌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慨。

"一尺仙人掌,残魂讵自嗟",开篇描绘了一株看似坚韧的仙人掌,但即使它仅有一尺高,其生命力也显得脆弱,诗人感叹它的残存灵魂并未自我哀叹,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无奈。

"荣华侪蟪菌,断烂委虫沙",将仙人掌的荣华与寿命极短的蝉和菌类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生命的短暂。而其最终的命运,就像腐烂的残体,只能任凭虫沙侵蚀。

"大化原无联,微生共有涯","大化"指宇宙万物的变化,"微生"指微小的生命,诗人指出世间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中循环,生命的存在是有尽头的。

"支离吾欲忏,截臂问三车",诗人在此表达出一种超脱或寻求解脱的愿望,通过想象截断手臂向神秘力量(如佛教中的三车)求问,试图从生命的无常中找到解脱之道。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借物抒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宇宙法则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山中观物杂咏(其四)

寒蝶不能去,相依认作仙。

映镫飘雨坐,窥客枕书眠。

栩栩寰中梦,沈沈槛外天。

荒山销彩翅,知否惜华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中观物杂咏(其五)

百草未成腐,流萤何遽多。

隔阑吹不度,当涧坠如何。

微物关秋气,空山映晚酡。

谁持白日照,仙魅在岩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中观物杂咏(其六)

山僧强解事,为我慕陶公。

学种先生柳,安知晋代风。

客嘲应不免,吾意故难同。

且祝清阴长,他时酒盏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张知县凤冈相访赠诗走笔答和

众生何痴愚,造物真狡狯。

投其所嗜好,相诱令破戒。

世间耳目玩,山水尤称最。

此癖尚未除,难游天地外。

应知种种相,即是种种碍。

昔年官君乡,面目自憎怪。

牵丝尘土中,若逐傀儡赛。

衣冠强束缚,四体无一快。

嵩岳与太行,徒劳梦魂挂。

自知猿鹤性,雅不宜轩盖。

浩然入匡庐,藉了名山债。

泉石可枕漱,妻子相负戴。

诛茅依甘棠,亦得勿剪拜。

至今屋数椽,留作樵牧话。

岂期山亭幽,得与君晤对。

足音破空谷,高咏喧奇籁。

行当布霖雪,沾润吴楚界。

变化犹神龙,勿效鄙夫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