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张纲所作的《庚午三月十日游茅山》,描绘了一次春日游历茅山的生动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联“雨馀沙径净无泥,策杖何妨过竹溪”,开篇即以清新之景引入,雨后的沙径洁净如洗,无需担心泥泞,手持拐杖,不妨穿过那翠竹环绕的小溪,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颔联“迎客野花随处发,劝沽幽鸟向人啼”,进一步渲染了沿途的生机与活力。野花在不经意间绽放,仿佛是在欢迎旅人的到来;而幽静的鸟儿,似乎也在欢快地鸣叫,邀请人们驻足欣赏这自然的乐章。
颈联“峰峦路转攀萝倦,楼观烟深望眼迷”,则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随着山路的蜿蜒,攀爬逐渐变得疲惫,但远处的楼阁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又让人心生向往,目光迷离。
尾联“疑是武陵仙地隔,坐来遐想旧桃蹊”,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传说中的桃花源,表达了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遐想。坐下来沉思,心中不禁浮现出那片被遗忘的桃林,与世隔绝,充满神秘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传说的遐想,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