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书怀

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家家户户都坐落在长安大道上,每天都在询问长安为何如此匆忙。
春天来到骊山和渭水边,拂过石头临近流水,只恨不能早点欣赏。
无数的门户整日敞开,无尽的风月美景任人享受。
全城的花柳美景让黄莺心碎,芬芳易逝而时光永不老去。

注释

长安:古都长安。
何草草:形容长安城的繁忙景象。
骊山:秦始皇陵附近的一座名山。
渭水:流经长安的一条重要河流。
拂石:轻轻掠过石头。
苦不早:遗憾不能早些欣赏。
万户千门:形容长安城人口众多,房屋众多。
镇日:整天。
无边风月:形容景色优美如画。
随人好:任由人们欣赏。
断莺肠:形容花柳美景使黄莺心碎。
芳菲:芬芳的花草。
易歇:容易消逝。
天难老:时间不会因为美景而停止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今陕西西安)春日风光的赞美与怀念。开篇“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两句,不仅勾勒出了长安繁华的城市景象,而且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古都的日常关注和情感寄托。

接着,“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描述了春天来临时,骊山(在长安附近)的渭水变得深广,诗人拂过岩石,站在溪流旁,感觉时间逝去太快,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急迫。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两句,则描绘了长安城中每天清晨的景象,家家户户的门都打开了,城市充满了生机。而“无边风月随人好”则是对这座城市美好时光的一种赞美,似乎风和月亮都是为了人们的幸福而存在的。

最后,“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两句,通过对满城春色与花柳交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这里的“断莺肠”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一种纷繁复杂、难以割舍的情感,而“芳菲易歇天难老”则是对这份美好时光不愿结束的深切表达,似乎时间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也变得缓慢了。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春日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贽何总领

中兴赋用倚江淮,兼裕良筹仰隽才。

民社有歌耕足雨,伍符无腹隐枵雷。

塞边粟积汉而上,地上钱流唐以来。

相业理财馀事耳,安能郁郁此居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贽赵广安

先生早矣袖薰弦,趁取南风入皛然。

燕稳不妨辞阃幕,鱼枯应喜活民编。

万家吟赏知微月,千里依栖刺史天。

河汉定应思黼黻,大宗宁许久藩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贽袁茶使

天隅把袖立春风,井络民情许上通。

煖到夜郎安静里,寒消白帝抚摩中。

摘山岂必溪芽尽,市骏何须冀种空。

月渚扁舟书好读,琅琅声与大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贽鄂帅张仁简(其二)

不为名缰浪出山,朱门桃李恐阑珊。

师寻湖海胸怀阔,道满乾坤耳目宽。

水驿已终三楚尾,天阍犹向五云端。

登楼便欲骑黄鹤,乞与书生换骨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